2014年12月19日星期五

2014 聖誕快樂


好久沒有執筆了!
不是沒有點子,反而是點子太多,時間太少;
每當想執筆時,總是有些:未備的課、未改的卷、未覆的訊息…
所以最終放下了!

2014年可說是豐收的一年:
開始在大學做客席講師、
建立了《EC敘‧心理事》的「初一、十五睇心理」、
加入了浸會大學社工系的敘事治療課程、
接了不少學校的中六升大學面試講座、
上了幾次電台節目、
與教授搞了一個關於家庭系列講座、
考入了學友社做放榜輔導電話熱線義工、
送了8位中六學生上大學、
與細囝並肩破了水運會紀錄、
瑜珈方面挑戰了頭頂倒立…

在此感謝:
1) 給予我機會的朋友;
2) 信任我而被我服務過的個案;
3) 曾經支持過我的朋友;
4) 因為我的忙碌而誤了你的朋友;
5) 被我衝撞的人;
6) 我的家人。

但願於2015年:
1) 可專心完成論文;
2) 可調節好生活節奏、兼顧每週3次運動;
3) 可順利過渡中心的租約;
4) 可看到幾位徒弟考上碩士。

祝大家有個難忘的聖誕、快樂的2015年!

周朗 Edgar

2014年9月22日星期一

《EC敘.心理事》活動一 :「初一、十五睇心理」


 
2014教心理課堂時,
感覺有些不同;
這個感覺就是:
做輔導的效果漸多,
講學的效果漸少





《甚麼是輔導呢?
輔導應該是與案主互相溝通,
啓發反思,
嘗試用新思維,
鼓勵案主自決……



《大眾市民為什麼要學心理?
我認為大部份市民對
誰是佛洛依德不甚有興趣,
反之,他們對如何改善:
情緒、
與家人關係、
清除內心鬱結……有極大的渴求。
更有部份人,
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困擾是可以改善……



《心理輔導的需求及形式
踏進第6個年度,
透過不同形式的前線心理實踐,
協助過超過
2000人,當中包括:
課堂、
小組、
講座、
電郵、
部落格 及 面談……



所有方法都有其優點,
但礙於中國人的含蓄文化,

最直接、最有效的,莫過於面談












心理困擾就像跌打傷患一樣,
切忌小事化大、更切忌畏疾忌醫……






《初一、十五睇心理
為了貫徹落實『心理學平民化』,
Edgar
2014108日開始,
推行《 EC.心理事 》的第一個活動:
『初一、十五睇心理
希望藉此讓更多朋友一試心理面談的體驗,
輕則改善人際,重則舒緩壓力,重塑人格


《參與方法》
每逢初一、十五,每日接見9位有緣人,風雨不改;

【有】有錢人或平民皆歡迎。
每次費用隨緣樂付,
自投箱中,不作記錄

【緣】有緣人需於面談前 2天(朝103
Whatsapps 66755676 預約,額滿即止。

【人】最後,為了保障此計劃可「平民化」推廣,
以免淪為小圈子的專利;
有緣人需把此訊息轉發給其他
3位朋友,
並於面談前出示。

【忌】惟預約而不出席者,

將被終生取消是項服務資格。

敬請各有緣人留意。



周朗 Edgar


2014年5月20日星期二

系列四 新聞反思 (1) : 《我女兒的夢想是「洗碗」》

年幼時,「我的夢想是…」是一個出現次數較高的作文題目。

試問:
  • 我們有幾多位能實踐當時的夢?
  • 其實,我們有否想過:「甚麼因素令我當年會訂立那樣的一個『夢想』呢?」
  • 那是我本人的夢想? / 還是他人的夢想?
  • 這人是誰?
  • 這個夢想真正合適我嗎?
  • 我能做到嗎?
  • 若我能實現這個夢想後,誰會最快樂?

我相信大部份的答案都是「否」和「他人」。

從心理學的角度看,這些他人的期望,
是其中一種較大的壓力(意識及潛意識層面)
除了當時(孩童時期)發揮效力外,
很多當事人成長後亦依然受此影響。


最困擾的是,這些影響都是非意識(潛意識)層面的,
有部份還會跨代傳送到當事人的下一代。

《網上映片》

短片中的主角兒時的表現應該不俗,
相信父母對她們都會有更佳的期望。

可是,她們卻毅然作出了「洗碗夢」的決定。

倘若你/妳是她們的父母,
/妳又會怎樣反應呢? 
  
想對這個課題有更深入的探討,可以考慮出席:

《傳承未完的夢‧誰的夢?》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585234471573019/
《父母的夢?子女的夢?》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680573461999761

祝願大家可 找到/實踐 自己心悅誠服的「夢想」!

周朗 Edgar

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

系列三 講座系列 (1) : 《有否見工必勝術?》

市場需要

「見工必勝術」之所以有需求,
顧名思義就是求職者贏面一般不高,
再加上供過於求,
求職者礙於信心不夠,
故心底對「必勝」萌起了渴求。



常見曲解

大部份人對求職面試有不少曲解,

最常見的有:投其所好、人工高叫低收、隱惡揚善、…

當中,每一項上述表現對僱主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質疑、納悶…

這樣對成功被取錄毫無幫助!



眾裡尋找一個他


其實大家有否思考過,
僱主一方,於聘請的過程,由登廣告、篩選、約見、培訓…,
都要付出不少,
但目標只有一個:就是挑選到最適合公司的員工。

那麼,
甚麼條件是最適合的?

答案就是,
公司實際需要甚麼?

這樣,下一個問題就是:
怎樣才可窺探到公司的實際需要呢?

相信求職廣告本身就有很多貼士。

我才不明哩!
怎樣解讀啊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備註1)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鶴立雞群

假設,你正擁有該僱主需要的條件,

在見工的過程中,
你又怎樣能確保自己「鶴立雞群」呢?

面試其實是一個極為敏感及迅速的期間,
應徵者,
除了事前的準備功夫外,
臨場的隨機應變更為重要!


怎樣加強這方面的訓練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備註2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那有如何?

恭喜你!過了這麼多難關,你終於被通知獲取錄的好消息!

但是那又如何?

這究竟是否你夢想的工作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備註3)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 你能否勝任這份工作?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備註4)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想知道備註1-4答案的話,可以考慮出席《心理學求職術》


祝願大家可找到一份:熱愛、善長、工種吻合的「理想工作」!

周朗 Edgar


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

系列二 有感而發 (5) : 《下一個10年?》

    經常因工作需要,與不同群組的人仕討論人生規劃,如:年青人、中年人、…將退休人仕…。

    無論採用任何理論,無論我有幾積極,…一般的反應都是:

         年青人:「青春有限…,故此,今朝有酒今朝醉」;

         中年人:「得閒死唔得閒病…,故此,邊有時間諗咁多oY」;

         將退休人仕: 「死就一世,唔死都經已大半世…,所以,諗黎都晒氣!」

 

    以上無論哪一種,都犯了些少禁忌:

消極、沒有規劃、疏忽了得著、缺陷感恩的心…

 
    我將教導了接近二千位成年人,開始歸納了一個「個人版本」,這版本為大部份人接受,既係我自身體會,又可發人心省,今天向各位分享一下:

    我的第一個10年 (1-10歲):被父親捨棄、認清是非、由頑皮學會勤奮…

感覺:有驚無險!



    我的第二個10年 (11-20歲):闖蕩江湖、無憂無慮、強健體魄…

感覺:快樂泉源,不枉此生!



    我的第三個10年 (21-30歲):感情方面由無到有,事業方面由有到無…

感覺: 摸索興趣,平衡事業,幸覓真愛!



    我的第四個10年 (31-40歲):先後兩子,學會承擔,人生大開眼界…

感覺:我長大了,生命就是如此薪火相傳!



    我的第五個10年 (41-50歲):… 配了首副漸進式老花眼鏡…大囝開始夜歸了…

感覺:空巢的時候快到了!要為日後的空閒打算了!

    


    請大家不要誤會我散播消極!

    相反,其實對於本人以上的5個「10年」,我還有更好的歸納:

    認知社會 -> 享受社會 -> 尋覓伴侶 -> 孕育社會接班人 -> 回饋社會 -> … ??

 

    這樣歸納,與先前三種朋友的看法有甚麼分別?

    那麼,我的下一個10年又會是怎樣呢?

    繼續目前10年的工作?還是…有甚麼新的任務等著我呢?
 
    想到的,又不介意的,可否告知我  eccounselling@gmail.com 


周朗 Edgar



2014年4月11日星期五

系列二 有感而發 (4) : 《三個全力以赴的學生:三個成績、三個家長》

現在正值是考高中文憑試的季節,

認識了三位同學,他們分別叫:小明、Peter 隊長。


先從小明的故事開始…

小明的父母很勤奮,唯學術水平不高,工作性質以勞動及長時間為主。

由於父母當年是受到家庭環境影響,要早年外出工作,

支持家庭生活,以致抹殺了讀書機會。


也由於他們認為今天工作上的辛勞及不如意是受到低學歷所影響,

他們便不知不覺把所有的遺憾及期望都轉移到小明的身上。


小明其實都頗懂事,明白父母的心意,接受到他們的出發點也是為他好。




但每次成績未如理想,又或是成績都尚算不錯(例如:全班第四)只是未達至全班最高…


最終,小明好像總是未能滿足到父母的要求。

每當他想到學習的路遙遙,他內心的遺憾、自責和恐懼…就不自覺湧上來。


有時,小明都會質疑自己是否讀書的材料?


Peter 的故事是這樣的…

Peter家中除了父母,還有一個姊姊。

由於Peter是家中的唯一兒子, 基於傳統中國人的觀念,

難免把較大的期望投放到Peter身上去。


可是,Peter的一個興趣卻影響了他的成績,也影響了他和父母的關係…


Peter自少喜愛小動物,他兒時陪著成長的小白,佔據了他快樂的童年回憶中不少的版面。

可是,小白於Peter小六的時候年老去世了。

自此,父母並沒有再收養其他寵物。




Peter仿佛代表著人類的親善大使般,對動物有著無比的愛心及使命感;

自從他認識了某某動物機構後,他每週都花了不少時間到機構做義工,為的就是出一分力。

從戶外的搜索遺失、探訪流浪寵物…

到室內的策劃活動、甚至乎清潔、準備宣傳單張…等;

Peter都在所不辭,凡事親力親為,

受到不少機構職員及街坊的賞識。


中學第一年的時候,Peter的成績尚可,當時父母的情緒還按捺得住。

但這般的工作量,或多或少對經已升上中三的Peter的休息時間有所影響;

中期試的時候,Peter的主科有一科由於看錯了題目以致不及格,

父母擔心Peter考不進理科,一刀切停止Peter所有寵物的活動,

還叮囑他一定要入讀中四理科班。


可是,Peter受到社區活動的經驗及視野薰涂,

他內心的志向是「法律」或「社工」,

為的就是為寵物爭取權益及參與前線服務。

這個分岐觸動了父母的情緒神經,一場史無前例的吵鬧於家中爆發了。


及後,一場持續了接近一年的冷戰亦啟動了;

現在,情況好的時候,還有「Hi ! Bye ! 」,

但大部份時間,Peter仿佛是同屋中的租房戶。


Peter最費解的是:「是否一定要讀理科才是好學生呢?」



隊長的故事

至於隊長方面,他的故事帶著悲喜交集、乍暖還寒、…愛恨交纏!

隊長的名字由來,是因為他由小一開始就當上了足球校隊的隊長。


足球在他的身上,根本不是異物,

有時,大家還以為足球是他身體的其中一部份,

又好像有道具在背後操作著似的。


正因為有著這些鬼斧神工,隊長的職位是很牢固的,沒有人想過誰可替代他。




父母方面,仔仔有著這種榮耀,當然是喜上心頭,

更有一次,當他們出席隊長的學業頒獎禮時,

除運動獎項外,隊長也獲得學業進步獎,

當時,父母雙雙也流露出眉飛色舞的表情。


可是每當隊長比賽失利之時,又或是學術上失手之時,

他們倆人就好像變成了另一個臉孔,像繼父繼母似的。

所有的表情、語調、聲浪、愛心、…,徹徹底底地全部都更換了。


結果,隊長迷失了!


他有時沉溺於天使的懷抱,但有時又要瑟縮於魔鬼的蹂躪!

最迷失的一次,當他學業失意之時,

隊長考慮利用球賽上加倍打拼,用來換取父母的愛…。


隊長真的迷失了!



三個全力以赴的學生:三個成績、三個家長

小明、Peter和隊長三個全力以赴的學生,

也許經已比很多的「港孩」勤奮和堅毅!





可是,他們分別也沒有收到客觀的認同  包容的對待。

試想想,一個完全信任自己父母的小孩如何能戰勝父母的權力。


最後,他們怎能不迷失呢?

故事完結之前,還要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  ——

小明、Peter 隊長 其實是「同一個人」!


唉呀!我都迷失了…




周朗 Edg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