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

EC心理解密 - I型 35-60歲《 從4型性格及發展心理看人生 - 2016》



《本篇博客所參考的個案短片》



根據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(Erik Erikson) 的人生8階理論,

處於35-60歲的朋友正處於「創作生產 vs 頹廢停滯」的分岔路中,
倘若沒有以下其中一項經歷:


生育小孩、創業、管理下屬、教育、

可能會過渡不到分岔路。

從這件事件中,片中的演員河國榮
23歲經已結識了現今的太太,
倆人感情一直穩定,共同經歷了27年。

其實,當年的他經已成功跨過了艾瑞克森的「親密 vs 孤立」(18-35) 的階段。

可是當進入了35-60的時候,
上述提及的「創作生產」事件未有出現任何一宗。

他表示40歲左右患上了荷爾蒙情緒病。
雖然他並沒有提及真正的病因,
 但從他表示:「工作不穩定、生活有不少困難;
生育方面,太太起初因病未能配合、及後太太健康好轉後又發現太遲

 以上種種的原因極可能加劇了「頹廢停滯」對他的影響;
這樣,可能部份解釋到他何解得了情緒病。

為甚麼他要養寵物?甚至乎要去收養了12隻犬那麼多呢?

飼養寵物其實是一項可以協助人們代替「創作生產」的活動。
所以他籍著「親密」及「創作生產」的兩項成功「任務」,
最終可以戰勝情緒病,重投工作及生活。

根據4型性格(DISC)
片中的河國榮極有可能是I (影響型/ Influence Type)

這類型的朋友多數是「關係主導(relationship oriented)
這類朋友重視對他人表達、交流,從關係及互動中尋求自我的認同。


I型的朋友倘若過渡不了「孤立」,問題往往尤其嚴重。
由此可見,片中的他,
何解50歲的今天會把「太太」和「12隻犬」放得這麼重要!

而另一方面,他亦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述:在港養育小孩的苦處。


《本篇博客的視象版》https://youtu.be/FUTrjZwc0H0


周朗 Edgar

2016年1月14日星期四

EC心理解密 《 從4型性格及發展心理看人生 - 2016》S型 12-18歲

《本篇博客所參考的個案短片》


根據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(Erik Erikson)的人生8階理論,
處於12-18歲的小朋友正處於
「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」的分岔路中,

從這件事件中,
片中自殺的15男生,
10年前移居香港,
加上父母分別做日、夜班,他又是家中獨子

從這些資料中,可見他的社交圈子很少。

試想像一下當年5歲的他,
要獨自去適應新的學習、生活、文化,
一定有很大的難度。

但他今年只是15歲,便可就就讀中四,
相信未曾經歷留班;
而且,中學的副校長反映他品學兼優。

所以從學業的角度,
他應該從艾瑞克森的人生8階理論中,
經歷了「主動進取」及「勤勉」(左邊綠色的直欄)

那麼,他今天為甚麼要自尋短見呢?

當他決定了「自尋短見」時,
根據克森的理論中,
相信他另一方面經歷了
角色混淆」、「自卑」、「內疚」、「羞怯懷疑」
甚至乎「不信任」
(右邊紅色的直欄)

他遺書中表示有一個嚮往的世界,
但這是否真實可行的呢(角色混淆)

「如果下次再打機,拉出去打」
「媽媽對不起,821日是我錯」
「我以後不再亂說話,我不自私,自己的事,自己做。
媽媽今天對不起,是我錯

至於「自卑」、「內疚」及「羞怯懷疑」,
相信大家不難在上述的文字中感受到了。

母親怕兒子學壞,不容許他到街上打球;
又怕他於打機中,學到「自殘」的傾向,
這些想法也可解釋到「不信任」。

男生從「不信任」出發,
沒有動力去參加其他課外活動 (羞怯懷疑/內疚/自卑)
男生學業上的成就,完全被忽視了。

但社交或其他方面的需要,
就算父親提意兒子到教會擴闊圈子,可是母親又不批准。

另一方面,母親用自己的「期望」(例如:學琴) 去「望子成龍」。
但「學琴」是否兒子的需要或興趣呢?

由此可見,父、母、兒子三方互不協調,也沒找人協助。

處於15歲的青少年很需要任何型式的「自我認同」。
相信缺乏這個,是今次悲劇的一個很大源頭。

根據4型性格(DISC) ,片中的男生極有可能是S(穩健型/ Steadiness Type)
這類型的朋友多數「和諧主導(harmony oriented)
這件悲劇的另一個伏線是男生的S型性格。

校方表達男生事前沒異樣,
父母亦表達男生事前一晚晚飯也無異樣;
由此可見,
以「和諧主導」的他成功地掩飾了自己的不快,
不易被人洞察 (就算同住的家人 專業教師)
這意外原本應該可以避免的,
因為男生曾表達要「換手機」;
可惜前陣子跌傷骨折用拐杖的他,
可能近期還要面對額外的「恥笑」或「生活適應」。
長期這樣的壓抑,沒有疏導的途徑,
也沒有觸發他人的覺察,
加上正值「青春期」正常的情緒波動,
悲劇就是如此釀成了。

《本篇博客的視象版》https://youtu.be/5RUj3_MHBVo

周朗 Edgar

2016年1月8日星期五

週末心理 EC Zone 《 從4型性格及發展心理看人生 - 2016》D型 6-11歲

《本篇博客所參考的個案短片》



根據發展心理學家艾瑞克森(Erik Erikson)的人生8階理論,


處於6-11歲的小朋友正處於「勤勉 vs 自卑感」的分岔路中,

從這件事件中,
片中通宵打機的小朋友,
出現了2件想做的任務:「打機」 及 「出席工展會」,

由於受他的時間管理及自理能力(準時起床)所影響,
本想兩件事都兼顧的他,

顧此(通宵打機)失彼(準時出席工展會)
所以就著是次事件跌進了「自卑感」的陷阱中。

根據4型性格(DISC)
片中的小朋友極有可能是D(主導型/ Dominance Type)

這類型的朋友以「任務為本」(mission oriented)
舉凡未能達成預期目的,往往會產生很大的不快。

假若性格形成期間,
沒有得適當的教化,

D型的朋友可能會以較激烈的方法去表達不滿。




相信片中的小朋友正處於「主導型」及「自卑感」兩個因素所影響。

與此同時,
父母的教養方法(Parenting Style)也不容忽視,
片中的母親,
看似很慣常地逃避孩子的推撞,
而且父母雙方一點驚訝也沒有;

另一方面,
孩童的習慣多以模仿為始,

有理由猜測,
孩童家中極有可能有成員習慣以武力解決問題。

這樣,可能解釋到「模仿」及「沒有驚訝」的情況。

本篇博客的視象版》https://youtu.be/sPsHNxy5BKQ




周朗 Edgar